搜尋條件
國稅局21日表示,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7條及同法施行細則第25條規定,如果營業人以明顯偏低價格銷售不動產、無正當理由,國稅局可按照時價認定其銷售額,核定補課營業稅、營所稅。國稅局官員指出,近年來常見營業人刻意壓低房屋售價以規避稅負之情形,即使在銷售合約分別訂定房屋、土地售價,國稅局會認為有涉及關係人交易的可能性。官員舉例,曾有A公司2015年度銷售房屋1戶及其坐落基地,經國稅局發現,其房屋、土地之銷售價格與取得成本差距過大,疑似低報應稅房屋銷售額並高報免稅土地銷售額。因此,國稅局參考放款銀行提供的房地貸款資料,以銀行2015年度鑑定的建物市價淨值,核定A公司房屋銷售額為2千萬元,核定補課營業稅額100萬元,並且依照2千萬元銷售額計算所得、核實課徵營所稅。雖然A公司不服,主張買賣契約已分別訂定土地及房屋銷售價格,並依法報繳營業稅,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價格過低、有逃漏稅嫌疑,仍以國稅局裁罰為主。而賦稅署官員補充說明,除了營業人以外,個人與個人之間如果是二等親之間的買賣不動產,都會被視為贈與行為課稅,在2009年以前常見到「假買賣、真贈與」情況,但是如今相當少見。官員表示,在2009年以前,我國贈與案件只要金額超過5,009萬元,就會落入50%的高稅率,但當時買賣不動產屬於舊制的財產交易所得方式,稅率最高為40%,大額案件可節稅至少10%以上,因此當時不少個人以假買賣去避贈與稅。在2009年後我國調降贈與稅到10%、2017年則調升為10%∼20%官員分析,不少人會反過來、改用「假贈與真買賣」方式。另外,我國2016年房地合一制上路,1年內出售課最高稅率45%,1∼2年內出售為35%,短期買賣的高稅率相比贈與低稅率,也增加其誘因。官員認為,不管是營業人或是個人,應誠實申報房屋售價,還有買賣或贈與方式,否則國稅局仍會依時價或實際房地移轉模式祭出補稅單。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19.11.21【林昱均╱台北報導】
南區國稅局表示,今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暫繳申報已經於10月1日結束,各區國稅局針對漏未申報,或是已發現短繳的案件,將追加利息核定繳款書寄出,提醒營利事業務必於11月16日至11月30日期間繳納。官員表示,營利事業應在每年9月1日起至9月30日期間,自行辦理當年度營所稅暫繳,國稅局已針對截至10月底止,尚未如實繳納今年度暫繳稅額的營利事業,按照前一年度營所稅應納稅額的二分之一標準,核算為今年度的暫繳稅額。官員表示,針對南區轄內的營利事業,國稅局已於11月1日寄發核定暫繳稅額繳款書,繳納期間為11月16日至11月30日,呼籲營利事業務必在繳納期限前繳納。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9.11.12【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財政部昨公布10月全國稅收2466億元,年增26.4%;累積前10月稅收2.11兆元,年增3%。財政部指出,10月證交稅、土增稅稅收表現佳,分別年增11.5%、20.1%,反映股市、房市皆回溫。10月證交稅稅收創14月新高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10月上市櫃股票平均每日成交值1574億元,為去年8月以來新高,推升10月證交稅稅收達86億元,創14個月以來新高,年增11.5%,終結連5個月負成長。不過,儘管10月證交稅稅收衝高挹注,累計前10月稅收733億元,仍年減15.7%。統計處預估,證交稅全年稅收預算數應難達標。土增稅方面,10月稅收91億元,年增20.1%,主要是大額繳納案件增加帶動,其中最大筆案件位於桃園市,繳納金額達2.1億元;累計前10月土增稅稅收826億元,同樣年增8.6%,主因大額稅款入帳,房地交易徵起件數增加。工業地需求增推升土增稅財政部統計處指出,今年前10月稅額百萬以上案件,六都累計共931件、稅額則年增57億元,件數增加主要是因台商回流,使工業土地需求增加;另外,部分9月案件遞延至10月才入帳,也使10月土增稅稅收增加。10月各稅目中,與去年同月相比,以營所稅增加373億元最多、綜所稅也增加87億元、土增稅增加15億元,惟期交稅減少3億元。累積前10月稅收,與去年同期相較,以營所稅增加736億元最多、土增稅增加65億元、遺產稅增加29億元;證交稅減少136億元、綜所稅減少54億元、貨物稅減少36億元。估今年稅收將優於預算數陳玉豐分析,由於營所稅稅率調升使稅收增加,土增稅稅收也優於預期,加上遺產稅大額進帳,綜合正負面因素後,預估今年稅收將優於預算數,比上月預測超徵100億元要好,可能會高於預算數300至500億元。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2019.11.12【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
中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漏報所得稅,依據漏報狀況與應納稅額不同,罰則分成三種,包括主動及未主動申報但有漏稅者,將依漏稅情況處以最高二至三倍不等處罰,金額無上限;至於漏報年度已經虧損或享租稅優惠,原本不用繳稅的個案也有最高9萬元的行為罰。官員表示,依據《所得稅法》規定,營利事業因受獎勵免稅或營業虧損,致加計短漏之所得額後仍無應納稅額者,應就短漏的所得額,依當年度適用的營所稅稅率計算金額,如果是已申報但短漏報的案件,會處以二倍以下罰鍰;至於應申報而未申報案件,就要依所漏稅額處以三倍以下罰鍰。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9.11.05【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受營所稅稅率調高挹注,今年營所稅暫繳稅額達新台幣2215.52億元,創歷年新高;但值得留意的是,因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或有資金壓力等理由,採取「試算申報」的案件數年增逾4成。為了減輕企業一次繳稅壓力、便利國庫資金調度,企業除了在隔年5月須申報當年營所稅外,當年9月還要先辦理營所稅暫繳申報,先行試算繳納一定比例營所稅。計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前一年營所稅應納稅額的一半,另一種則是以當年上半年實際營業額核實計算。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統計,今年營所稅暫繳件數共有26萬5528件,年增3%,暫繳稅額2215.52億元,年增12.7%。財政部官員表示,件數年增3%,主要與新增設立企業數增加有關,屬自然成長;稅額2215.52億元則是創歷年新高,主要受「所得稅制優化方案上路」,營所稅稅率由17%調高至20%帶動。另一方面,細看企業營所稅暫繳申報方式變化,扣除性質較單純的免申報直接繳稅入庫案件,企業申報案件中,分為「一般申報」及「試算申報」,採直接以前一年營所稅應納稅額的一半申報繳稅的「一般申報」案件仍為大宗,件數占總申報件數比重達96.32%。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申報」案件件數比起去年下滑11.83%,相對以當年上半年實際營業額核實計算稅額的「試算申報」案件則年增44.88%,件數占整體申報件數的比重由去年的2.27%增加至3.68%。財政部官員說,通常今年上半年營收衰退或有資金壓力的企業,才會傾向選擇增加申報成本,核實以上半年實際營業額去計算暫繳稅額;同時,「試算申報」案件暫繳金額占總申報暫繳金額的比重也由去年的43.66%大幅滑落至26.24%,顯示採「試算申報」企業營收較去年同期明顯衰退或甚至呈現虧損。財政部官員指出,對照上市櫃營收情形,今年第一季及第二季各衰退2.1%及0.3%,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及國際油品價格低檔等影響,台灣多數產業營收減少,尤其是石化、化學材料業衰退幅度較深,可能多少反映在試算申報情形上。此外,根據財政資訊中心統計,今年有274家企業申請分期繳納營所稅暫繳稅額,家數比去年大增123家,分期繳納總金額則僅由去年的4800萬元提高至7500萬元。不過,財政部官員說明,「試算申報」及申請分期繳稅案件占整體企業家數比重並不高,不至於對整體營所稅暫繳或是明年5月營所稅申報帶來太大影響,在營所稅稅率調高效應下,仍樂觀看待明年營所稅申報情形。資料來源:中央社2019.10.28【記者吳佳蓉台北26日電】
中區國稅局昨(24)日指出,企業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經常因投資虧損、股東借貸、海外證券投資等因素而漏報或誤報所得,造成日後補稅的情況很嚴重,提醒企業針對2018年度已申報的所得稅,若現在發現錯誤還來得及報備更正,以免日後遭補稅處罰。官員指出,2018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已於今年5月展開,採曆年制企業若已申報完成,彙整今年報稅狀況後發現,有關非營業收益及損失申報,經常因投資虧損、股東借貸、海外證券投資等因素而漏報或誤報所得,提醒企業在尚未被檢舉、稽徵機關調查之前,若發現錯誤可自動報備更正,免受補稅處罰。第一種是營利事業列報投資虧損,如果被投資事業在過去已經有累積虧損,而非投資方實際參與經營所發生的損失,就不能列報投資損失,被投資事業即便發生虧損,只要投資方原出資額並未折減,投資方就不能申報虧損,即便申報也不予認定。第二種是資金借貸,公司可能會將資金出借給他人,最常見的是借給股東,通常未收取利息或約定較低的利息,依《所得稅法》規定,就算是無息出借,也必須依當年度利率,設算公司利息收入並課稅。第三種是處分國外基金或有價證券獲利,公司運用閒置資金投資基金或證券,由於國內基金所發生的利得,屬於目前停止課稅的「證券交易所得」,經常有公司誤以為外國基金或證券也能比照辦理。官員指出,實際上註冊地在國外的基金及有價證券,相關出售利益,皆應列為應稅處分資產利益,並不適用免稅規定。國稅局官員表示,除了上述幾種錯誤,包括保險理賠收入、海關退稅、銀行利息收入、各項應稅補助款等,都常常有企業疏忽未報,最後被認定為短漏報所得,而在往後年度挨罰。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9.10.24【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24日將核定林口新創園打造成新創未來城,將採取三大策略,招攬跨國加速器進駐,吸引國際人才聚集。另外,行政院已拍板進駐林口新創園的特定產業數位經濟及影視文化產業享有租稅優惠,投資總額可抵減當年度營所稅15%,若不足抵減,可分四年抵減以吸引相關廠商進駐。據規定,在林口新創園區投資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或增資擴充設立分公司,經營數位經濟及影視文化二大特定產業,享獎勵投資抵減營所稅租稅優惠,抵減率15%,當年度不足扺減時,在以後四年內抵減。但自劃定地區起第六年至第十年內申請者,其優惠額度減半,第11年起不予優惠,最長獎勵十年後即不再享有投資抵減。行政院會24日將聽取經濟部「林口新創園-打造新創未來城」報告,行政院發言人kolasYotaka表示,根據經濟部預定報告內容,將運用三大策略協助新創產業:一,借重在地資源,選定有便捷交通與完善生活機能的世大運選手村作為產業聚落;二,促成新創與大型企業合作,把實驗與創意有效地往商業模式推進;三,大量借力國際資源,招攬跨國加速器進駐、吸引國際人才聚集。林口新創區目前已經有99家新創、13家數位轉型企業、15家加速器、四家生活服務事業、一家聯合創新中心進駐,分別來自十個國家。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19.10.24【蘇秀慧╱台北報導】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21)日將審查財政部及所屬明年度歲入預算,財政部編列明年稅收預算數近1.68兆元,較今年度預算成長約1.97%,在減稅效應及股市動能萎縮影響下,增幅不如去年的3.5%,財政部對於稅收預算編列顯得較為保守。依財政部書面報告指出,十大稅目中,關稅、貨物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菸酒稅預算數都減少;營利事業所得稅、綜合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營業稅則增加;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則持平。財政部指出,其所主管的2020年歲入預算共編列約1.75兆元,較2019年預算數增加約3.29%。其中又以稅課收入為大宗,共編列1.68兆元,年增1.97%,相較於去年編列預算時的增幅3.5%,明顯較為收斂,據了解,主要原因在於減稅政策,多少限縮稅收成長空間。以關稅來看,由於台紐經濟合作協定、WTO資訊科技協定等擴大關稅減讓,以及海關進口稅則調降日本山藥、清酒等關稅影響,明年預算數略減0.22%。而貨物稅減稅一波又一波,從既有的中古車汰舊換新政策,到今年新增的購買節能家電退稅小確幸、柴油大貨車減徵貨物稅再加碼等,再加上明年可望推出的機車貨物稅優惠,都將影響貨物稅收,今年貨物稅要達到預算目標已有難度,因此財政部在編列明年預算數時也不敢多編,貨物稅預算數較上年度減1.56%。證交稅、期交稅分別減5.69%、16.34%,由於今年以來股市表現疲軟,影響證交稅收表現,此外期貨交易容易受政治、經濟、國際情勢等影響,明年又是選舉年,且美中貿易戰未歇等多重影響下,財政部在稅收預估上保守得多。預算數呈現上揚的營所稅深受稅改影響,在營所稅稅率調高,以及未分配盈餘稅率調降交互作用下,仍有5.31%成長率。至於在綜所稅方面,雖然受到名模條款、長照扣除額上路影響,但房市回溫下,房地合一稅課徵所得稅有所挹注,整體預算數估增2.8%。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9.10.20【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產業創新條例》修法新增未分配盈餘投資優惠,明年申報營所稅即可適用,勤業眾信會計師陳惠明昨(7)日表示,由於投資抵減須檢附股東會與董事會紀錄,然而今年股東會多已開完,小額投資又難以透過董事會決議,建議放寬此項限制。產創條例於今年新增租稅優惠,企業若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投資金額可列為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免加徵5%營利事業所得稅,回溯到2018年度未分配盈餘可適用,意即明年5月申報2018年未分配盈餘時,實質投資就可作為減項。對於這項租稅優惠,財政部日前預告相關辦法,明訂申請適用投資抵減時,除了統一發票、進口報單等購買憑證影本等之外,還規範應檢附董事會或股東會紀錄,以佐證相關投資的決議。陳惠明指出,這點規範恐怕限縮納稅義務人權益,甚而直接衝擊明年申報。陳惠明表示,盈餘分配案的決議原則上是股東會之職權,依據《公司法》規範,一般採曆年制的營利事業,通常要依法在6月底前召開股東會,但是《產業創新條例》修法新增的優惠直到今年7月才正式上路,公司若未在今年股東會提出2018年盈餘分配案,恐怕也難以重新召開股東會補正。陳惠明表示,即便財政部認為相關投資決議可於董事會作成,未必要綁定股東會的盈餘分配案,今年也步入10月大關,營利事業要在剩下的11月或12月召開董事會,時程上也較為急迫,財政部要求股東會或董事會決議紀錄,確實會影響有意首年適用優惠的營利事業,造成帳目計算困擾以及後續董事會實務運作困擾。財政部相關辦法將預告至12月2日,陳惠明建議,申請文件中應免除董事會或股東會紀錄,否則將增加徵納雙方的困擾,既然產創條例母法已規定,盈餘發生年度隔年起三年內的實質投資,皆能列為該年度未分配盈餘的減除項目,實在不必等到董事會或股東會作成相關決議才能適用,況且只要投資金額高於新台幣100萬元即可適用,實務上大多投資案未達須經董事會決議的門檻。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9.10.08【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米塔颱風來襲,部分縣市昨(30)日停止上班,財政部賦稅署表示,營利事業所得稅暫繳申報期限將延長至今日,提醒須辦理暫繳的企業務必要如期報繳,以免遭加徵利息。財政部表示,今年度營所稅暫繳申報期間為9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然而受到颱風影響,因此將期限展延一日。配合暫繳申報期間延長,營所稅暫繳網路申報系統也將順延至10月1日24時,以利營利事業辦理申報;此外,營利事業持暫繳稅額繳款書至各代收稅款金融機構的繳納期限,也都配合展延。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9.10.01【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高雄國稅局表示,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買賣不動產要主動申報,對公司而言,虧損的房地產交易,可以從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官員指出,房地合一課稅新制不僅適用個人,也適用營利事業,現在只要出售2017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屋及土地,或是2014年1月2日以後取得並持有二年以內房地,都有義務依《所得稅法》規定,獨立申報房地合一稅。依據作業要點,官員說明,若公司該筆房地交易是虧損的,可以按0元來申報房地合一稅,還可以另外從營利所得中減除這筆虧損,節省當年度營所稅支出。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9.09.23【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財政部今公布8月全國稅收1201億元、年增2.5%,累計前8月全國稅收1.6360兆元,年增1.3%。其中,土地增值稅前8月稅收660億元、年增5.9%,進一步觀察不動產買賣市場,前8月一般買賣達49萬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萬件,年增6.8%,顯示不動產市場,確實有比去年熱絡。財政部統計處表示,8月大額繳納案件增加,土增稅稅收達86億元、年增8.5%,且因大額稅款入帳,以及房地交易徵起件數增加,前8月稅收達660億元、年增5.9%。8月鬼月效應,且今年農曆7月和國曆8月的重疊性高,所以交易件數較少;不過,以前8月累計件數來看,一般買賣仍有49萬件,年增3萬件、6.8%,且6都中有5都都較去年同期增加5000件以上,僅新北市因去年基期較高,呈現下滑狀況。官員分析,由稅收和件數來分析,可見不動產市場,確實有比去年熱絡。7月各稅目中,與去年同月相比,以綜合所得稅增加35億元最多、營利事業所得稅增加34億元,惟營業稅減少26億元。累積前8月稅收,與去年同期相較,以營利事業所得稅增加462億元最多、遺產稅增加39億元、土地增值稅增加37億元,惟證券交易稅減少143億元、綜合所得稅減少112億元、營業稅減少46億元。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分析,前8月稅收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創歷史新高的稅目包括營所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房屋稅,今年就業市場穩定,加上營所稅調升,抵銷綜所稅的稅損,為今年稅收有利因素;較不利因素則包括證交稅去年基期太高,以及節能家電減徵貨物稅的衝擊,預估今年稅收可能持平或微幅增長,全年預算數則可望達標。她也提到,證交稅因去年基期太高,全年預算數預估不會達標;貨物稅則受到節能家電減徵貨物稅衝擊,且由於國際原物料價格走低,影響油品貨物稅額,,評估全年預算數應也難以達標。資料來源:自由財經2019.09.12【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