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電價審議會本週登場。台電內部研議,住宅、小商店等民生用電330度以下回升至2004年水準,其餘級距調整原則是「用越多調越高」,產業用電可能「無差別」全面性微幅調漲。整體而言,產業電價漲幅不超過5%,民生電價漲幅低於10%。台電近年因為吸收民生電價成本,截至去年底累積虧損已達4,229億元。台電考量兩筆千億元補貼預算恐落空,離島建設基金撥補也必須經行政院與立法院同意,為了讓今年不再擴大虧損,必須增加近500億元的電費收入,民生、產業電價須適度反映。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台灣電價調幅不會像韓國那麼高,會考量對民生用戶和小店家的影響,努力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控制在2%以內。據台電內部研議方案,民生用電方面,330度以下住宅電價擬合併為一級距,與330度以下小商店電價一同恢復到2004年水準,換算須調漲11%~33%。至於330度以上級距,為促進節能,用電度數越高的調幅越多,估計各級距調幅不超過一成。由於民生電價採累進制,1,360萬住宅用戶及91萬小商店用戶都會受影響。不過,只調整民生電價不足以支撐今年損益兩平目標,且畢竟民生電價與物價連動性高,產業電價也必須在兼顧產業競爭力的情況下微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近年調整產業電價時大多根據不同用電量細分,如有台積電等「特大戶」、資料中心等,並依照產業景氣而有凍漲、緩漲業別,此次可能針對低壓、高壓與特高壓用戶「無差別」全面性調漲。另外,台水預計3月底向經濟部提交水價檢討報告,加上電價審議會本週將登場,傳出這次可能出現水電雙漲局面。對此,行政院人士對媒體提到,經濟部尚未收到水價結構檢討報告,電價則有待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目前都尚未定案。台電研議,民生用電330度以下回升至2004年的電價水準,其餘級距調整原則為用越多調越高。資料照。(宋碧龍/大紀元)資料來源:大紀元2025.03.24【3/23日訊/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責任編輯:呂美琪】
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放緩,中央銀行發布報告,針對總體經濟前景列出四大不確定因素,美總統川普新政影響列為首位,其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恐打亂全球供應鏈布局,增加企業經營難度。川普在第二任期啟動後,先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大陸揮出關稅大刀,並揚言4月2日將啟動對等及產業關稅議題,為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霾。央行將川普列為今年不確定性首位,其他三大不確定性因素包括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調整步伐面臨挑戰、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仍存、地緣政治風險與結構性因素恐影響物價與社會穩定。央行分析,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放緩,通膨持續降溫,但因川普預計實施多項關稅政策,而貿易對手國亦可能推出因應措施保護本土產業;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大增,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而美國以關稅政策提高雙邊談判籌碼,增加美國利益,對其他國家及不同產業產生不平衡影響,恐打亂全球供應鏈布局,增加企業經營難度。首先央行認為,川普2.0延續首任期貿易政策主軸,採雙邊談判策略與高關稅政策,全球保護主義加劇,全球化將更趨向零碎化,若新政再使全球產出成長減速,美國經濟影響力可能持續攀升,或將得到最大利益。其次是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調整步伐面臨挑戰,央行指出,加徵關稅、限縮移民等新政若落實恐推升物價,致美國聯準會更謹慎評估未來降息速度,若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歧程度擴大,恐致國際資金頻繁流動,增添金融市場波動度。三是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仍存。大陸面臨貿易戰及科技戰,國內經濟因房地產問題及消費疲弱而陷入通縮危機,雖陸續推出激勵措施,惟整體效果仍待觀察,若經濟問題未能改善,長期供需失衡,導致出口產品低價傾銷,不只衝擊他國產業,也將引發反傾銷調查等反制措施,影響全球經貿發展。四是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與結構性因素影響物價與社會穩定。央行認為,地緣風險升溫使供應鏈不確定性升高,並使全球化放緩,趨向零碎化;當生產效率下降,加上人口老化、能源轉型及極端氣候等結構性轉變,恐引發供給面通膨壓力,減損成長動能。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放緩,中央銀行發布報告,針對當前總體經濟前景列出四大不確定因素,美國總統川普新政影響列為首位。圖/本報資料照片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25.03.19【巫其倫/台北報導】
外電報導指出,新加坡高層貿易官員提出警告稱,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一系列行動可能會破壞全球經濟成長。這番公開發表的強烈言論展現新加坡官員的擔憂。新加坡副總理顏金勇(GanKimYong)週三在CNBC舉辦的ConvergeLive活動上表示,亞洲許多人都滿懷焦慮地關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三個最大貿易夥伴的關稅,以及更多的關稅計畫。兼任新加坡貿工部長的顏金勇還表示,即便不是整個亞洲都受到直接影響,關稅上升和貿易戰的衝擊也可能對供應鏈造成重大破壞,使貿易和投資流動放緩,將嚴重阻礙全球經濟成長。新加坡是亞洲人均最富裕的經濟體之一,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經濟開放和港口地理位置優越相關,是重要的電子產品和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國。但與其他依賴貿易的國家一樣,新加坡也在密切關注美國總統川普的一舉一動。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揮舞關稅大棒,擾亂市場的同時也招致渥太華和北京方面的報復。資料來源:富聯網2025.03.12【財訊快報/劉敏夫】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在泰山區主持行動治理座談會時說,塭仔圳重劃區完成後泰山一定往前走。新北市地政局說,領航路、莊田路間的莊泰路預計第1季完工,形成十字路網。侯友宜致詞時表示,泰山多項重大建設工程正在進行,首先是塭仔圳重劃區,目前施作基礎工程,一定要做到位。五泰輕軌也對泰山發展非常重要,綜規及環評已送到中央,市府會努力將市民需求向上反映,希望中央能盡快核定。新北市政府地政局說明,領航路是區內第1條30公尺寬大道,去年3月通車;領航路、莊田路間的莊泰路預計第1季完工,完工後就會開放通行,銜接自辦重劃區的15公尺道路,但由於莊泰路、莊田路都仍在持續施作,交通動線可能因工程進度而有小範圍變動,屆時請用路人隨時注意標誌等交通指引。至於五泰輕軌,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指出,預定路線長11.6公里,途經三重、蘆洲、五股、泰山等,總經費新台幣513.96億元,平面、高架車站各7座,綜合規劃報告奉中央核定後7年完工。除了五泰輕軌與塭仔圳重劃區,有里長關心泰山地區污水系統工程進度,新北市政府水利局說,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第1標及第2標為主次幹管標已完工;第3標預計今年11月完工,預期接管1萬1988戶;第4標工程民國112年開工,受益用戶1萬1359戶,預計117年3月完工。另外,義學市民活動中心重建工程,預計在今年5月完工啟用,讓民眾能有更舒適休憩空間。義學國中多功能體育館共構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已在1月開工,預計116年8月竣工。資料來源:中央社2025.02.25【新北25日電】
針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明年上路,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受訪表示,自己已獲邀加入歐盟CBAM網絡,若歐盟CBAM順利在今年7、8月發布正式文本,台灣最快年底前也會有相應的法案程序。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今與經濟部水利署簽署合作備忘錄。彭啓明會後受訪說,CBAM接下來會有公聽過程,他受邀至歐盟CBAM的網絡中,歐盟目前還沒有正式公布細節,台灣不會馬上有新的措施,但會密切關注。他另提到,因水泥、鋼鐵業者不斷反映外地傾銷的業者沒有申報排碳量,環境部目前正在綜整名單,並與國貿、關務系統整合,這是保護本地廠商。因今年起排碳有價,今年就會要求進口廠商比照歐盟的規範試行申報碳足跡。他進一步舉例,印尼、越南進口的水泥約占全台約1/3,未來一定會納入列管,鋼鐵占比也很高,玻璃或其他業者相對較少。彭啓明說,由於CBAM同時也會受WTO約束,兩者的關係要等到文本細節公開後才會比較清楚,如果歐盟CBAM順利在今年7、8月發布正式文本,台灣很快就會跟上,預計年底前會有法案程序,也會請財政部、經濟部共同研商。彭啓明也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針對各國關稅訂定有不同作法,美國關稅與CBAM如何融合將是未來關切重點之一。資料來源:聯合報2025.02.18【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對進口鋼鋁全面開徵關稅,專家擔心,川普新政的關稅徵收範圍更廣,連盟友也包含在內,可能會劇烈改變全球貿易物流,壓抑經濟成長,引發停滯性通膨,並提高貿易戰全面開打的可能性。OANDA資深市場分析師黃凱文(KelvinWong)說,貿易戰2.0與2018年貿易戰1.0不同,這次牽涉更多國家,涵蓋與美國有高額貿易盈餘的所有主要貿易夥伴。他說,貿易戰2.0或許會顛覆全球貿易物流,削弱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並釀成停滯性通膨環境。投資人和短期交易者的布局規畫陷入變動,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的15年,世界經濟未曾面對過停滯性通膨。Capital.com網站的資深分析師羅達指出,川普貿易政策的潛在價格衝擊再增,短期內將引發通膨,長期整體而言會拖累成長。目前市場主要對不確定性做出回應,但隨著貿易戰全面開打的機率提高,必須逐步計入經濟活動略為趨緩的可能性。各國對鋼鋁關稅憂心忡忡,南韓工業部10日與業者召開緊急會議,商討讓衝擊最小化的對策。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5.02.11【編譯葉亭均、陳苓/綜合外電】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延續「美國優先」政策,透過稅制改革與高關稅政策重塑全球供應鏈,為台灣企業帶來機遇與挑戰。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1)日提醒,台灣企業需聚焦關稅衝擊、貿易戰升溫、供應鏈重整及政策不確定性等四大衝擊,靈活應對經濟變局。川普推動「美國製造」政策,對製造業提供租稅獎勵,勤業眾信總裁柯志賢指出,台灣是美國十大貿易逆差國之一,需謹慎應對高關稅政策,川普延續晶片法案,促使供應鏈分散至美國、東南亞和日本,並揚言取消中國大陸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台灣半導體及先進製程產業可望受惠於轉單效應。台美租稅協定進展是企業布局關鍵。勤業眾信國際租稅負責人徐有德指出,台商在美投資須承受30%扣繳稅率,影響資金匯回意願。若稅率降至10%,將大幅提升台美投資合作的競爭力。徐有德建議,台商應從三大方向布局,一是評估是否進軍美國,二是關注歐盟與墨西哥貿易協議的潛在機會,特別是已在墨西哥設廠企業,三是掌握中國大陸製造業擴產及人民幣匯率走勢。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營運長潘家涓表示,供應鏈已由長鏈轉向短鏈,川普可能進一步深化此趨勢。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5.01.22【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
川普2.0將上路,傳將實施新關稅計畫,8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引發部分立委關切對台影響。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評估針對台灣影響比較大的是資通訊與汽車兩類產業,會協助轉移到不會增加關稅的地區。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出席活動時也指出,今年半導體產業景氣將溫和成長,川普上任後的關稅等政策影響,還需要時間觀察。國民黨立委謝衣鳯質詢,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提出,川普上台之後,可能要求台灣一起打擊大陸,對我物價是否造成影響?郭說,台灣自大陸進口東西已不多,會參考鄧振中提出的觀點。針對川普將上任,業者也紛紛提出看法,群益投信國外部主管洪玉婷表示,就目前看起來,川普不會全數驅逐境內800多萬非法移民,而是針對135萬、有犯罪紀錄的移民,如此一來,推升通膨力道沒想像大,估推升全年0.3個百分點。除了通膨,全球也關注川普關稅大戰、地緣政治風險等變化;瑞銀財管南亞太區投資總監鄭汪清表示,若川普對大陸加徵關稅60%,全球加徵15%,將對美國核心CPI影響1.5個百分點、美國經濟成長率下滑0.5個百分點,關稅戰全面開打,其他國家也會反制,貿易摩擦下,最悲觀的情境是,全球經濟成長率也會因而下滑1個百分點。洪玉婷指出,川普一定會對大陸課徵關稅,加拿大、墨西哥關稅問題,則是川普加強邊境管制的手段,不一定全面開戰;川普生意人個性不吃眼前虧,後續會利用減少政府開支、加強美國製造等來降低對大陸關稅的衝擊。方略坦言,經濟前景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301條款以及美中科技戰持續激化下,將影響全球經濟,但每個人都沒辦法去掌握局勢。資料來源:中國時報2025.01.09【記者:王玉樹、洪凱音、柳名耕】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面對的局面,不是其他國家太強,而是其他國家太弱,除了足以挑戰美國的中國大陸外,中東從黎巴嫩到敘利亞,戰亂頻繁,歐洲政局也非常混亂,左傾政府紛紛倒台,換上來的都是右傾政府。在此情勢下,若川普堅持他原先的孤立主義,任憑全世界繼續混亂,什麼都不做,美國是不可能獨善其身,再度偉大的,世界的混亂勢必會影響美國。川普的第一年,會先處理國內經濟問題,並貫徹他想實施的移民政策,這些會耗費掉他最大精力,川普真正的外交政策,預計要第二年才會完全展開,但當務之急的危機會先處理,中東是一個,另一個是烏克蘭。川普會優先將美國的全球力量收縮,之後不排除會再擴張。川普與拜登政府的多邊外交政策不同,他希望回到雙邊外交,在雙邊關係中美國有更大主導權和控制力,不用受限多邊體系中各國的共識和規範。台灣需從中找到契機,也需審慎,因多邊結構中無論正式國際組織或跨國聯盟,台灣都難有發揮餘地,唯有透過和美國雙邊關係影響其他國家、逐步走向多邊,才是台灣的機會。資料來源:聯合報2024.12.30【本報記者/郭崇倫、記者洪欣慈整理】
經濟部分析川普二點○的報告,也提出對中國大陸的影響。經濟部示警,在美中爭霸戰中,美國將圍堵大陸高科技產業,大陸重整海外布局,將會加劇陸企及台商海外競爭。此外,美中貿易衝突恐會使人民幣重貶,引發中國大陸資本外流或金融摩擦。經濟部指出,川普二點○可能先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大陸開徵關稅。其中,對大陸「稅上加稅」加徵百分之十,若美國取消貿易最惠國待遇,大陸商品平均稅率將達百分之四十,加上三○一條款百分之廿,總計達百分之六十。根據統計,中國大陸占美國貿易總額,從二○一七年百分之十六點三降至去年的百分之九點六七,已由原本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降至第三大,次於墨西哥及加拿大。經濟部觀察,川普新內閣多為強硬派,表態對陸採取鷹派態度。經濟部分析,川普二點○對中國大陸有三大影響。第一是提高關稅取消最惠國待遇,大陸產業將面臨空洞化、經濟弱化、失落十至十五年局面。其次,美國將圍堵大陸高科技產業,大陸海外布局勢將重整,包括印度、墨西哥、東協等,此舉將會加重陸企及台商海外競爭。第三,美中貿易衝擊人民幣,恐導致人民幣重貶,引發資本外流或金融摩擦。經濟部分析,針對川普二點○祭出高關稅,中國大陸因應措施,包括反制美國供應鏈,禁止鎵、鍺、銻等芯片關鍵金屬對美出口,切斷電池供應等;啟動反壟斷調查,例如以反壟斷法調查美國AI晶片業者輝達;運用WTO(世貿組織)機制,提出貿易訴訟;以及進行價格補貼,政府採購國產品享百分之廿補貼等。經濟部指出,二○一八年美中貿易逆差四一八二億美元,為史上最高,因此川普一點○開始發動貿易戰;二○二三年美中貿易逆差二七九一億美元,但中國大陸過度產業補貼,WTO未能有效約束陸方,川普二點○美中貿易戰仍會持續。在川普注重貿易赤字提出高關稅情境下,兩國貿易逆差將會有明顯縮小,若在大陸反制對美加徵關稅,以降低川普政策影響情境下,美中貿易逆差只會小幅縮減。資料來源:聯合報2024.12.23【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環境部於八月二十九日訂定碳費三項子法,正式宣告臺灣邁入碳定價時代。各界關心「碳費徵收費率」將如何計算,環境部日前完成公告,依據《碳費收費辦法》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在一一五年五月時,就要依一一四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並繳交碳費。環境部依據碳費費率審議會決議費率建議,訂定一般費率為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新臺幣三百元,優惠費率A(符合公告行業別指定削減率規定)和優惠費率B(符合公告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規定)分別為五十元及一百元,明年一月一日生效。環境部表示,碳費徵收是以減量為出發點,徵收對象如果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達到減量指定目標者,可申請核定優惠費率。估算一一五年碳費約可徵收六十億元。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將邀請各政府部門、NGO參與碳費管理及運用討論,碳費要用在該用的地方,未來地方政府若提出具減量效益,或用於氣候變遷調適工作相關計畫,可優先獲配碳費收入。依據「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一一一年盤查結果,推估收費對象有兩百八十一家公司,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一百五十五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百分之五十四,未來醫院、賣場、百貨公司是否也要徵收碳費?彭啓明說:「國際上有這個趨勢」,不見得會直接課徵,而是透過油價或電價反映。亞洲多國推淨零自然碳匯是關鍵根據環境部考察,日本是亞洲最先開徵碳稅的國家,以二○五○年淨零、二○三○年較二○一三年排放量減少百分之四十六為目標,碳稅則專款專用於氣候相關事務。新加坡二○一九年起徵碳稅,減碳目標為二○五○年淨零、二○三○年減少至六千萬公噸。南韓二○一五年開始實施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制度,政策目標為二○五○年達到碳中和、二○三○年較二○一八年排放量減少百分之四十。此外,自然碳匯是淨零轉型關鍵之一,也就是善用大自然天然的吸碳能力達減碳目的,其包括陸地的土壤(黃碳)、森林(綠碳)、海洋生態系(藍碳)。資料來源:國語日報2024.11.11【陳芝瑄/臺北報導】
電價審議委員會30日登場,台電提報最新腹案建議「民生住宅」凍漲、工業電價約漲14%;年用電量逾50億且連兩年用電成長的「特高壓大戶」及資料中心,將沒有特殊考量,比照一般工業用戶漲14%,但上半年較去年同期衰退產業則減半調漲7%。10月新電價預計10月16日上路。經濟部次長連錦漳預計明天下午五點過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這次電價調漲方案的內容。據悉,為免立委諸公誤會經濟部將調漲電價與1千億追加減預算撥補綁在一起,以此威脅立法院,台電除會說明有無1千億的財務結構外,經濟部決將二者脫勾,仍決定10月電價要調漲。這次台電提出漲價方案以工業為主,目前工業電價為每度3.81元,仍低於應有電價每度3.95元。迄目前為止,工業電價已連續3次調整,關鍵在於產業用掉全台過半電量,占電費收入約75%。若工業可調約14%,預計一年可挹注台電財政收入約840億元,我國工業電價每度來到約4.3元,低於韓電的每度4.53元、日本工業電價每度5.17元。依電價調漲方案,這次一泵工業均調漲14%,而用電逾50億度的特高壓大戶如台積電及資料中心等,這次不再特別考慮比一般工業拉高,而是比照一般工業。而上半年與去年同期比較用電衰退5%的產業,如自行車、汽車零組件、化學製品等約3.5萬用戶,電價調幅減半,調漲7%。至於台電過去給予農漁、社福、學校等團體電價優惠,則將回歸各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補貼,相關用戶電價不會有任何變動。至於新電價實施日期,由於9月30日才決定10月新電價,10月1日就上路來不及製作電價表,太過倉促,為配合產業夏季電價於10月中旬結束及台電內部調整電表設定作業等流程,傾向建議委員會給予兩周緩衝時間,16日上路。會期中若追加預算撥補台電千億預算通過,知情人士,將用於補貼民生用電,經這波工業電價調漲,雖然今年無法損益兩平,仍有800億虧損缺口,但至少明年財務結構會比較健康。資料來源:周刊王2024.09.30【工商時報/呂雪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