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電價審議會本週登場。台電內部研議,住宅、小商店等民生用電330度以下回升至2004年水準,其餘級距調整原則是「用越多調越高」,產業用電可能「無差別」全面性微幅調漲。整體而言,產業電價漲幅不超過5%,民生電價漲幅低於10%。台電近年因為吸收民生電價成本,截至去年底累積虧損已達4,229億元。台電考量兩筆千億元補貼預算恐落空,離島建設基金撥補也必須經行政院與立法院同意,為了讓今年不再擴大虧損,必須增加近500億元的電費收入,民生、產業電價須適度反映。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台灣電價調幅不會像韓國那麼高,會考量對民生用戶和小店家的影響,努力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控制在2%以內。據台電內部研議方案,民生用電方面,330度以下住宅電價擬合併為一級距,與330度以下小商店電價一同恢復到2004年水準,換算須調漲11%~33%。至於330度以上級距,為促進節能,用電度數越高的調幅越多,估計各級距調幅不超過一成。由於民生電價採累進制,1,360萬住宅用戶及91萬小商店用戶都會受影響。不過,只調整民生電價不足以支撐今年損益兩平目標,且畢竟民生電價與物價連動性高,產業電價也必須在兼顧產業競爭力的情況下微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近年調整產業電價時大多根據不同用電量細分,如有台積電等「特大戶」、資料中心等,並依照產業景氣而有凍漲、緩漲業別,此次可能針對低壓、高壓與特高壓用戶「無差別」全面性調漲。另外,台水預計3月底向經濟部提交水價檢討報告,加上電價審議會本週將登場,傳出這次可能出現水電雙漲局面。對此,行政院人士對媒體提到,經濟部尚未收到水價結構檢討報告,電價則有待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目前都尚未定案。台電研議,民生用電330度以下回升至2004年的電價水準,其餘級距調整原則為用越多調越高。資料照。(宋碧龍/大紀元)資料來源:大紀元2025.03.24【3/23日訊/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責任編輯:呂美琪】
電價審議委員會30日登場,台電提報最新腹案建議「民生住宅」凍漲、工業電價約漲14%;年用電量逾50億且連兩年用電成長的「特高壓大戶」及資料中心,將沒有特殊考量,比照一般工業用戶漲14%,但上半年較去年同期衰退產業則減半調漲7%。10月新電價預計10月16日上路。經濟部次長連錦漳預計明天下午五點過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這次電價調漲方案的內容。據悉,為免立委諸公誤會經濟部將調漲電價與1千億追加減預算撥補綁在一起,以此威脅立法院,台電除會說明有無1千億的財務結構外,經濟部決將二者脫勾,仍決定10月電價要調漲。這次台電提出漲價方案以工業為主,目前工業電價為每度3.81元,仍低於應有電價每度3.95元。迄目前為止,工業電價已連續3次調整,關鍵在於產業用掉全台過半電量,占電費收入約75%。若工業可調約14%,預計一年可挹注台電財政收入約840億元,我國工業電價每度來到約4.3元,低於韓電的每度4.53元、日本工業電價每度5.17元。依電價調漲方案,這次一泵工業均調漲14%,而用電逾50億度的特高壓大戶如台積電及資料中心等,這次不再特別考慮比一般工業拉高,而是比照一般工業。而上半年與去年同期比較用電衰退5%的產業,如自行車、汽車零組件、化學製品等約3.5萬用戶,電價調幅減半,調漲7%。至於台電過去給予農漁、社福、學校等團體電價優惠,則將回歸各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補貼,相關用戶電價不會有任何變動。至於新電價實施日期,由於9月30日才決定10月新電價,10月1日就上路來不及製作電價表,太過倉促,為配合產業夏季電價於10月中旬結束及台電內部調整電表設定作業等流程,傾向建議委員會給予兩周緩衝時間,16日上路。會期中若追加預算撥補台電千億預算通過,知情人士,將用於補貼民生用電,經這波工業電價調漲,雖然今年無法損益兩平,仍有800億虧損缺口,但至少明年財務結構會比較健康。資料來源:周刊王2024.09.30【工商時報/呂雪彗】
碳費費率仍難產,據悉,在電費大漲後,產業界出現爭取延後一年至2026年再報繳碳費的聲音;然而環保團體強烈反對,環境部也希望2025年如期徵收繳費,產官學意見仍在拉扯。環境部將於4月下旬召開第三次碳費費率審議會,力拚上半年費率出爐,屆時包括費率、開徵時程都將是攻防焦點。環境部已於3月召開兩次碳費審議會,然而歷經兩次會議,討論仍未進入「深水區」,原先首季費率就要出爐的承諾確定跳票,留待下次會議再戰。環境部近期正徵詢碳費審議委員開會時間,預計第三次會議將落在4月下旬,同步也與經濟部合作,持續與環團、業界溝通,希望在會議召開前先收斂意見。然而,經濟部3月底拍板自4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約11%,並由產業承擔較大調幅。例如去年下半年用電量正成長產業調幅為14%,用電量持平或衰退未達一成者漲12%,衰退一成以上漲7%;針對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15%至25%。碳費審議會委員透露,用電大戶其實就是排碳大戶,在此次大幅調整電價後,產業反映,一定會採取節電或使用綠電,同樣具減碳效果,因此希望能有「回血時間」,也就是延後繳納碳費。產業人士認為,國際上碳稅費制度仍在研擬中,政府必須考量產業競爭力,避免拖累產業復甦步調,期盼審議會能考量電價大漲,延後一年再申報、繳納碳費。但同時,環團也堅持四大立場,包括碳費至少500元起徵;不應提供2.5萬噸免費額度;國內外碳權使用比率合計不超過5%,並嚴格限制國際碳權資格;應於2025年啟動碳費報繳,接軌國際,帶動產業轉型契機。環境部次長、碳費費率審議會召集人施文真表示,過去兩次會議已初步獲致共識,包括費率討論要有科學依據、要了解更多國外碳稅費制度運作及其制定的背後政經因素,幕僚正持續搜集意見,相信意見會慢慢收斂,「電費調漲也會帶動經濟指標變化」,這些因素都會納入評估。與碳費相關的三大子法,包括「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收費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仍在準備中。施文真坦言,審議會要制定碳費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前端的法制工作要完備,目前重心會放在這些法制作業、讓審議會能更聚焦討論。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4.04.08【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
為達成綠能減碳的總體目標,以及碳關稅是未來全球趨勢,經濟部工業局今在台南市安平工業區舉辦太陽光電推廣座談會,除了說明政策、廠商因應之道,也以國內大廠為例,鼓勵業者做好因應與準備,在市場上提升競爭力。太陽光電座談會邀請經濟部能源局陳香如解說國際趨勢;國家政策及工業區廠房屋頂設置台陽光電的策略,並分享成功案例。另為因應2050年零碳目標,歐洲議會已訂定「碳邊境調整機制」,明訂出口國產品的碳含量超過進口國規範,除要購買「碳權」,還將被課碳稅,也請專家劉乙琦說明因應策略及趨勢。陳香如表示,目前國內能源進口97.3%,自產僅2.7%,而離2025年綠電的目標還有一半的路要走,必須加緊努力。現在全球已有350多個國際大廠加入RE100,訴求使用綠電,台灣也有台積電、聯電、台達電、宏碁等24家大廠加入。綠電分屋頂、地面型,政府目標是2025年標裝置容量為20GW,屋頂型8GW、地面型12GW,屋頂型優先推動,包括校園、園區、社區等,而地名型太陽光電如彰濱工業區、台南七股等都在設置,台南另有力推太陽光電停車場,她也舉中鋼等成功例子,並指屋頂行光電可隔熱降溫、節能、減少電費支出等優點。劉乙琦說,截至今年4月,世界有68個國家實施碳定價工具,約覆蓋全球23%碳排放量,而政府對於資本額100億元以上的業者今年底就要做碳盤查,這也是趨勢,因此,淨零碳排對企業是挑戰,必須及早因應。她說,歐盟CBAM從今年10月起規定需申報產品碳排放,2026年要課徵碳關稅,企業都必須及早有減碳作法,以為因應。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郭軒甫指出,經濟部推動工業區設太陽光電屋頂已3年,案件都達標,南區設置容量已50mw,年發電度數6千萬度,今年擴大輔導週邊工業區設置太陽光電。他說,以200坪屋頂設置太陽光電,除可降溫3到5度,還可節省頂樓電費20%以上,之前廠商有疑慮,擔心法規會變動,他說,法規會變動,需求也會變動,廠商在訂契約時可多元討論,以附加條款因應變動,也可詢問公會,可協助解決。台南市工業區太陽光電推廣座談會由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今天下午在安平工業區舉行,工業局南區工業區管理處副執行長嚴國豪及30多家廠商參加。資料來源:聯合報2023.05.30【記者鄭惠仁/台南即時報導】
為避免5月下旬供電吃緊,經濟部將今年夏月電價實施期程提前至5月16日開始,預計包括半導體、鋼鐵、石化等在內共2.5萬高壓用電戶,電力費用將大幅增加。經濟部表示,今年起調整部分夏月電價實施期程,這是考量極端氣候導致5月下旬常出現高溫,但部分機組仍在歲修,加上10月起進入空汙季,部分電廠因環保要求而減少發電,因此需要調整整體用電狀況,利用夏月電價提前機制,引導2.5萬戶用電大戶調整用電期程,讓夏月電價從往年6月至9月底,提前至5月中與延後到10月中,增加一個月的夏月電價實施期限,強調全年平均電價維持不變。能源局說,雖然夏月電價實施時間增加,但為了讓全年電價平穩,因此從10月中至隔年5月中的電費會比過往便宜,維持全年平均電價不變。預估實施夏月電價後,產業挪移產業用電,尖峰用電時可減少用電量50至70萬瓩。值得注意的,目前全台高壓用戶約2.5萬戶,台電說明,高壓用戶依照用電量多寡決定,契約容量100kw以上才算,業別以製造業為最大宗,其中以半導體用電量最多,但半導體是24小時生產、負載平均,因此不受影響;至於其他兩班、一班制的製造業,因平均用電量全年不變,電費也不會增加。有產業界反映今年4月新電價實施後,電價已經調漲一波,夏月電價又再漲一波,對營運造成困難。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回應,今年夏月電價提前實施,所以1月1日起,2.5萬戶高壓工商用戶已經調降電價3.5%,後來4月電價調整,也是基於已經降價基礎進行調漲,至於夏月電價每年都會實施,並不是為了漲價才做,主要是引導產業分散生產排程,避免同一時間用電。過去旅宿業表達夏月電價調整可能會影響夏季暑假營運、墊高成本,台電回應,為了協助旅宿業因應,經過召開數十場溝通會議,9成以上用戶都認同此案,主要是因雖然旺季用電價格變高,但是在淡季時電價調降,因此全年收支開銷仍可平衡。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23.05.12【撰文:馮建棨】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於112年2月8日修正公布,明定租賃契約出租人及承租人間具消費關係,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所以無論是個人房東或租賃業者所簽訂之租賃契約,皆應符合內政部頒定的「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如有違反且經限期而不改正者,將處新臺幣3~30萬元罰鍰,並得按次處罰。新北市地政局發言人徐鳳儀表示,租賃契約已進入全面納管時代,提醒房東、房客於簽訂租賃契約時,要注意租金、租約期限、水電瓦斯等費用、修繕責任歸屬等事項都應訂定清楚,以及押金不得約定超過2個月租金之總額,屋況及屋內設備應逐一點交清楚並拍照留存,避免後續造成紛爭。此外,簽訂合約務必符合規範,且一旦訂定後不得任意更改,待租期結束後,才可透過重新訂約議定新約內容。舉例來說,台電雖已公布今年4月1日起電價調漲,但仍在期限內的合約,房東不得隨意調漲,且電費不得超過夏月、非夏月台電所定最高級距金額。另近來偶有租期糾紛,故建議租賃期間務必載明期限,房客可避免房東突然不租,房東亦可避免租約變成不定期租約,以致難以收回房屋,對雙方都有保障。徐鳳儀補充,如租賃雙方有爭議發生,得向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提出申訴或檢舉,或循消保系統提出消費爭議申訴。又為利租賃雙方訂立契約,內政部已公告「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及「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目前為109年8月26日版本)供各界參考使用,消費者於簽約前可至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法規與知識/契約書範本(https://pip.moi.gov.tw/V3/G/SCRG0302.aspx)查詢確認合約內容是否符合規定,以保障權益。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地政局2023.04.07
電價4年來首度調漲!經濟部昨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拍板7月起,電價每度平均調漲8.4%,產業大戶是這次「重災戶」,漲幅高達15%,比原預估8%多出近倍。民生住宅月用千度以上調漲9%;但是小商家以及餐廳、電影院等六大內需產業,考量疫情衝擊不調整。國際燃料翻了數倍,今年4月電價議而未決,直到昨天電價重開臨時會討論。會前,行政部門已放出「漲定」風向,即使地方政府、民代都呼籲慎重考量,以免推升通膨,但電價審議會昨天在眾多版本中,選擇8.4%方案。會議歷時3個多小時,委員都知難擋漲勢,但工商代表仍持不同意見,最後會議在註記三點不同意見後,以共識決通過。比預期翻倍漲嚴重衝擊工業用戶三點意見為觀光飯店受創嚴重應凍漲、工業用電分階段調漲、以及電網可靠度改善列下次討論等,留下不同聲音。電價漲8.4%後,全國平均電價每度從2.6253元,上修為2.8458元,每度高出0.22元。這次衝擊最大是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大戶,漲幅高達15%,比原先預期調幅直接翻倍。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考量內需產業受疫情衝擊,總共有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6類產業的高壓用戶不調漲,扣除掉這些,產業大戶約2.2萬戶漲15%。住宅用電1000度以下97%不影響低壓用電部分,小商家、高中以下學校不漲,住宅用戶則以1000度為界,以下不動,以上漲幅為9%。林全能強調,住宅用電1000度以下占97%,以上的戶數僅有36萬戶。以豪宅等級每月用電1500度、2000度來說,調整後,每年電費多出3312、6124元。對於工業大戶漲幅高達15%,經濟部表示,因台電報告,如果電價不調,財務黑洞高達約3000億元,因此在決定小商家不調漲後,就把工業漲福加大。這次漲幅首度打破電價公式允許的3%上限,林全能解釋,當國際燃料價格居高不下時,公式有明定「供電成本持續大幅上漲或下跌時」,可不受3%限制。現在預估全年原油均價107美元、氣價每度19.68元、煤價每噸307美元,都比過去高出數倍,已符合條件要求。這次電價平均漲逾8%,但台電表示,只多收290億電費,全年虧損恐仍破千億,最後會不會虧到2000億,還要觀察。台電估計仍有20%成本未漲足,待電價審議會於9月召開時,已接近年底選舉,能否再漲備受關注。企業界難接受盧秀燕指時機不宜電價調幅超出預期,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工商界能理解調高電價的必要性,但正值夏季電價及疫後復甦的關鍵時刻,此刻調漲,恐怕將衝擊工商業復甦,政府應再思考。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認為,電價只調漲大戶,把民生用電排除在外,很明顯是選舉考量,讓企業界很難接受。商總主席賴正鎰說,簡直不敢相信政府的作為,投資人對製造業、科技業的獲利一定會產生疑慮。台中市長盧秀燕則表示,此時調漲電價,時機不宜,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希望中央再審慎思考;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政府有責任提出完善配套措施,避免民生物價上漲問題惡性循環。資料來源:中國時報2022.06.28【記者王玉樹、洪凱音、張妍溱/綜合報導】
電價7月起漲!電價費率審議會下周一(27日)召開,台電已提數個電價版本送審議會討論,漲幅最少的版本平均調漲5%,包括工業大戶調高8%;低壓小商家以用電1500度以上,民生用戶以1000度以上為調漲門檻。電影院、百貨公司、賣場等將不調升,以彌補受疫情衝擊的損失。夏季用電量大,昨(23)日氣溫飆過攝氏36度,台電監測,下午1點40分用電量升至3994萬瓩再創歷史新高,快打破台電設定今年最高4000萬瓩預估,對供電形成大挑戰,因此,下周一電價漲不漲也備受關注。台電上一次調整電價是在2018年4月,已逾4年凍漲。電價漲不漲吵翻天,原本傾向不漲的經濟部態度轉向。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表示,受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燃料價格攀至高點,比去年增加3、4倍,目前台灣電價相當低,很多國家都比台灣貴,「要(調漲)就整體合理反應」。據了解,台電電價版本包括平均電價漲幅8%、10%等,但考量衝擊,漲5%版本接受度較高。目前每度平均電價2.62元,如漲5%,將調整到2.76元。對於政府傾向讓電價反映,台電內部直言,不到電價審議會最後一刻拍板,未必一定漲得成;台電已極力爭取,也反映這波燃料漲勢「看不到盡頭」,若不給漲,台電真的死定了!由於煤價每噸高逾400美元,史上未見,氣價也續在高檔,油價每桶110美元左右,依照目前燃料價格,台電電價要漲超過20%才可以回本。經濟部表示,確實煤價太高,甚至比購氣更花錢,且壓力會延續到明年,對未來財務發展不樂觀,為了不讓中油、台電倒閉,才考慮讓電價局部反映。電價若調漲5%,就打破電價公式原則每次限漲3%上限,事先已向行政院報告。如此工業用戶價格要調8%左右,住宅用電1000度以上、低壓小商家1500度以上將會調升。但是考量一般餐廳受到疫情衝擊內用,也可能最後拍板小商家不調整。另外,服務業確定不會漲價,主要是因為電影院、百貨公司、大型賣場等受到疫情人潮減少影響業績,所以將區隔出來,不同步調整。目前全國用戶1400萬戶,1000度以上用戶占比約5%,台電認為,月用千度以上每月電費至少7000元,屬於高級住宅,調升電費對其影響不大。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2022.06.24【王玉樹/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延續到7月12日,行政院今(6月24日)拍板通過「紓困4.0」精進方案,宣布住宅用戶6月不實施夏季電價計算,初估約1000萬戶受惠。同時,商業服務業、農業用電戶電價予以減收,自5月至7月止,電費最高減收30%,預計75萬戶受惠。指揮中心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昨(23)日宣布三級警戒再度延長兩周。然而,這一個多月來,許多民眾及孩童改採居家辦公及線上教學,導致各地用電量大增,針對以往進入夏季達用電量高峰,改採夏季電價日子即將到來,立院朝野黨團日前以減輕商家及家庭負擔為由,呼籲暫緩實施夏季電價,要求經濟部研議取消。行政院經審慎評估後,最終於今日拍板決定暫緩夏季電價,分別兩方向實施,1、住宅用電戶6月佈實施夏季電價,約1000萬戶民眾受惠,預計電費減收14億元。2、商業服務業、農業用電戶電價自今年5月至7月止,按每月用電量減少的比例,予以折扣;據統計,用電戶電費最高可減收30%,預計75萬戶受惠,電費減收47億元。不過,夏季電價區間從6月到9月,原則上不會四個月都暫緩實施,目前先以6月為主。至於7月以後是否也暫緩實施,則視疫情狀況再進行滾動式檢討。夏月電價是參考國際電力公司調度經驗,在夏季高溫冷氣空調用電量大增,為滿足用電需求而啟動發電成本較高的機組,導致供電成本上升,故而自1989年開始於每年6月至9月實施夏季電價。根據經濟部釋出的資料,往年夏季電費調高時,每戶每月平均需多支出124元。經濟部表示,事實上,夏季電價不是漲電價,而是平均電價的一部分,其政策設計就是以不同價格來增加節電誘因,引導用戶、尤其是工業用電大戶在夏季用電高峰時節約用電。如今,行政院通過暫緩實施6月夏季電價,將是實施夏季電價計算32年來首次暫緩。資料來源:2021.06.24太報【記者/李英婷】
2021年元旦起將有多項重大財經與民生新制上路,包括基本工資調漲、勞保與國保費率調高、用電大戶條款上路、減稅紅包每人基本生活費用調高為18.2萬元;另萊豬、30月齡以上美牛開放進口,均與民眾、企業息息相關。攸關勞工權益的基本工資,明年元旦起每月基本工資調漲至2萬4,000元,預估約155.85萬名勞工受惠;時薪調整至160元,預估約52.43萬名勞工受惠。而勞保費率依法調高0.5個百分點至11.5%(含就業保險費率1%);國保費率則由9%調高至9.5%,估計302萬人受影響,每月多繳27~55元。明年減稅小確幸,就是5月報稅適用109年度基本生活費調高為18.2萬元,受惠戶數增為205萬戶,減稅利益提高至96.57億元。另汽機車汰舊換新,汽車減徵5萬元、機車減徵4千元貨物稅原定1月初到期,財政部無縫接軌延長。為防堵個人成立未上市櫃公司炒房規避房地合一稅,明年元旦起個人持有未上市櫃證交所得將列入最低稅負課稅適用20%稅率。攸關全民食安美國萊豬元旦開放,農委會已備妥四年逾新台幣130億元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除了確保養豬業生計外,將提升進口萊劑肉品查檢量能與產地標示查核等。而1月11日起正式發行放大TAIWAN字樣新版晶片護照,規費維持每本新台幣1,300元(未滿14歲孩童每本新台幣900元)。與企業相關重大新制,包括用電大戶條款將上路,用電戶契約容量在5,000瓩以上,須設置契約10%綠電,並有五年緩衝期,預估受影響戶數約300多戶,以石化、鋼鐵、半導體、電子產業受衝擊最大。國家融資保證機制也將上路,將提供離岸風場開發商等綠能業者「採購國產設備」所需融資保證,規模100億元,由國發基金撥付60億元,銀行出資40億元,可提供1,000億元融資保證能量,保證成數最高六成,業者不怕貸不到錢。綠電躉購新費率明年元月也有調整,太陽光電費率下調,但一地兩用、風雨球場等型態將首度加成最高合計可達27%。離岸風電20年躉購費率首次跌破每度5元,降至4.6568元。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20.12.23【財經要聞中心】
武漢肺炎疫情對企業造成衝擊,經濟部研議水電費減免措施,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已召集台電、台水研擬方案。據了解,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日將親自拍板,減免幅度為五%或十%擇一,回溯自今年一月開始、年底為止,但有單一用戶上限金額,除減免外、也可緩繳四個月;此外工業區及加工區租金,也可緩繳一年。5%、10%擇一回溯元月至年底經濟部昨召集台水、台電等國營事業開會討論後,已初步擬定水電費減免方案,減免幅度為五%及十%擇一,將由蘇揆親自拍板;經濟部官員表示,目前正請兩公司精算對財務影響,選定在營運範圍內可承受之方案。據了解,方案將回溯自今年一月開始、到年底為止,共減免十二個月,但並非直接全數減免,單一用戶仍有金額上限;除減免外、也可緩繳四個月。單一用戶有上限可緩繳4個月申請條件擬比照本次紓困條例的受災定義,亦即符合連續兩個月營業額年減十五%、或較去年七到十二月減十五%擇一即可,且不限產業別;包括攤販、手工業者、民宿等,依商業登記法第五條免辦理登記的小規模商業,也可適用。此外,經濟部昨也拍板工業區及加工出口區土地租金紓困方案,包括租金可緩繳一年,一年後還可再分三年分期付款,減輕企業壓力;管理費部分,工業區公共設施維護費,可享一年減半、污水處理費緩繳。工業區.加工區租金可緩繳1年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疫情衝擊百業,經濟部之前已暫緩調漲電價,若能在水電費上有優惠及緩繳,當然可增加企業喘息空間。除減輕企業支出負擔外,廠商也迫切希望公建及投資提前挹注,「把餅做大」;經濟部昨盤點內需採購及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內容,宣布有六六七億元採購投資,可在今年提前上路。其中今年整體內需採購達二○一七億元,第二季原計畫執行五四八億元,經檢討可增加五十八億元到六○六億元;另明年可提前到今年執行部分約五十七億元,合計一一五億元。在民間投資部分,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今年可落實三○四四億元,其中內需採購一○九三億元,初步估計加上今年待審案件等,可再額外落實五五二億元。資料來源:自由財經2020.03.24【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
工業用電占新北市全區用電55%,能源大戶更占全市用電達18%,新北市府6日舉行「新北工商業用電大戶節能媒合會」,邀請新北綠色能源產業聯盟所屬廠商設攤展示,更推出年底前下單有6折起優惠及套裝折扣,協助用電大戶節電。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表示,市府2016年針對用電大戶查核輔導,已執行230家,節電潛力逾1.55億度電,這次媒合會,一次匯集用電大戶節能所需設備,幫助大戶快速掌握節能撇步,落實節電。用電大戶「佰龍機械廠」分享經驗,2018年全面汰換LED節能燈具,也加裝空調系統尖峰時段自動卸載功能,更將省下的電費平均回饋給員工,鼓勵同仁節電,2018年度節省35.7萬度電,節電率8%。尖點科技則將廠區內建築玻璃全面使用隔熱膜,將馬達汰換成高效率設備,並將全區用電智慧化管理,成功在去年省下50萬度電,節電率達4.5%。經發局表示,本次媒合會主要鎖定轄內契約容量800瓩以上的能源大用戶,以照明、空調、變頻器、空壓機等8大媒合項目為主,現場下單有6折起優惠,業者只要在年底選購媒合會14家合作廠商的節能設備,仍可享有最低6折優惠,詳洽經發局官網。資料來源:中國時報2019.08.07【葉德正╱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