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用兩大策略解決缺地問題 招手企業放心進駐、蓋總部落腳
新北市長侯友宜上任後,帶著市府團隊一路拚招商,不但整合29個局處資源跨機關組成「招商精英團」,由經發局推出「招商一條龍‧投資任意門」服務,再結合產業、人才、交通3大在地優勢,並針對都市計畫、土地使用等與投資相關7項法規進行鬆綁與調適,招攬企業不再處處受到限制,短短三年創造了3,200億元投資金額,但大面積土地供應有限,面對企業缺地問題,新北市用兩大策略來解決。
疫情之下,新北市仍然努力拚經濟,對外招商引資的動作不停歇,也成功爭取許多國內大廠及跨國企業進駐、加碼投資,如Google、迪卡儂、特斯拉,這三年在公有土地及民間投資上都展現了好成績,能夠在嚴峻的大環境下化危機為轉機,「招商一條龍」服務是一大助力,透過專人專案專責協助,盡力解決投資過程遇到的各項疑難雜症,例如建築法規的釋疑、取得使照、水電等,釐清每個環節的行政程序,流程化繁為簡,加快審查與登記,縮短規劃期程,及早步上營運軌道。
企業選擇投資新北作為重要基地,也與新北有產業、人才、交通3大優勢,並積極鬆綁法規有關,尤其是公司、工廠、商業登記數量合計超過30萬家,形成科技、資訊、生技或服務等各類型產業聚落,再加上新北市經發展透過產業加值輔導、扶植數位轉型升級,不僅業者可以跟上時代趨勢,也讓新北從昔日傳統製造業的搖籃,朝向智慧經濟城市邁進,提供高附加價值的多元發展環境打造產業新局。
不過在寸土寸金的新北,企業雖然有高額投資意願,不免因為土地太貴、商辦租金高等現實問題而退縮,深知這一點的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在受訪時就提到,「新北市是工商首都,工業用地面積總量只有全台灣的5%,非常不太對等,對我們來說,如何藉由全新北工業區土地的開發或是招商空間提供,可以加速做一些投資,除了協助廠商媒合各項公有、私有地資源,新北市政府也自行規劃興建『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對外進行招租,另外,『工業區立體化』也是產業發展和招商投資裡非常重要的布局工具。」
企業用地不足是事實,新北市有兩大解決方法,一大策略是持續開發產業園區,以系統性、分階段逐步釋出產業發展所需土地,除了開發中的土城中華AI智慧園區、新莊Fintech知識產業園區、林口國際媒體園區等,已興建完成的新店寶高智慧園區1期,成功引進18家包含鴻海、台灣國際航電Garmin、特斯拉、益興生醫、研揚科技、太陽鳥、華電聯網、立象科技、統一超商等電子電腦、醫療器材、資通訊與軟體研發等智慧城市相關產業進駐,完成逾98%出租率,後續可望串連新店在地的鴻華先進、裕隆汽車等,發揮電動車產業量能;目前也展開2期開發,預期未來將成為北台灣智慧科技產業的國際級重鎮。
除了2020~2025年第一階段共計8案,約可釋出93.66公頃土地,2025~2030年第二階段同樣也有8案,包括中和灰磘生醫園區、蘆洲南北側開發案、瑞芳第二產業園區、淡海第二期產業園區、泰山楓江開發案、樹林大柑園開發案等,約可釋出434.9公頃土地,「希望提供大量合宜的,而且區位適當的工業區,讓廠商評估投資,進而帶動地方經濟」,不只在短時間內就有空間可以進駐,同時也進行AI智慧、金融科技、影視娛樂、數位科技等產業主題定位,強化各產業聚落特性。
另一大策略是推動工業區立體化,鼓勵營運總部設立、舊地新建,或是捐贈產業空間作為公托中心、育成中心或活動中心等公共空間使用,將可取得容積獎勵回饋,如此一來,既可避免廠商圈養工業區土地,又能作為公益使用,落實社會責任。何怡明分享,截至今年5月,已審理通過共58案,申請土地面積高達24.7公頃,其更新增加總樓地板面積20.5萬平方公尺,是全台申請工業區立體化案件最多的城市,整體投資金額為647.48億元,預計提供逾21,173個就業機會,創造約1,295.96億元產值。
就有6家立體化廠商,分別是山進電子、台通光電、夏姿服飾、科定企業、連展投資控股、南亞科技,陸續在新北市設立營運總部;全球第4大、台灣最大的DRAM製造商南亞科技,不僅總部設於新北市,也透過工業區立體化方案支援二棟廠房順利完工,更加碼投資擴充產線及產能,將在泰山建置一座雙層無塵室12吋先進晶圓廠,預計6月動工。中華固建設所興建的廠辦大樓,配合立體化政策捐出1樓空間設置公共托育服務,貝斯美德股份有限公司、華固建設、遠雄建設等6家廠商則是提供平價租金優惠。
何怡明表示,工業區立體化政策是點燃各個地區產業聚落非常重要的火種,在既有的產業聚落之上,深化其優勢和特色,雖然工業區立體化方案乍看好像是空間政策,實際上是以給予相對的容積獎勵方式,提高企業投資意願,並解決產業用地需求,若有工廠需要新建,也可以趁著翻修過程,把長期經營以來所面臨到的問題,如廠房、管線老舊、空間配置,按照產業需求重新規劃或轉型利用。
此外,新北市府從各項招商專案經驗的意見反饋,完成7項法規鬆綁與調適,除了修正「都市計畫法新北市施行細則」,擴大適用都市型工業區更新立體化方案,其他像是放寬工業區設置營運總部需繳納保證金規定、申請使用工業毗連地應在同一縣市的限制、新市鎮特定區整體開發前的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管制,增加利多誘因,當投資變得更容易了,企業當然選擇落腳新北市。
【記者洪菱鞠/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