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雙軌制配套 修改容移公式、「容積分區」不得跨區移轉
北市雙軌制配套 修改容移公式、「容積分區」不得跨區移轉
資料來源:風傳媒 2017.06.09
容積「雙軌制」雖在市議會三讀通過,依法應在6月底就此實施,但台北市政府舉棋不定,仍有意推行「100%全面代金換容積」。8日晚間,北市府召開公民論壇,以「誰搬走了人民的乳酪」為題,公布雙軌制下的施行方案,除已提案內政部修改現行容移公式,拿掉公式中對建商較有利的「接受基地容積率」項目,也提高移入基地的核可門檻。
提案內政部 拿掉「接受基地容積率」
今日公布的關於公保地的新制,首先,北市府都發局表示,已提案給內政部,要求修改《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9條中,需乘以「接受基地容積率」的部分,希望將該項目拿掉,則未來市政府落實議會決議「雙軌制」時,50%捐地換容積部分,建商必須捐更多的土地,才能換得同樣數量的容積。
舉例而言,信義區一開發案,按照舊有的公式,捐公保地面積624坪,經公式換算後,建商可以取得1276坪的容積,加灌到新建案上出售獲利,然而,若能經內政部修改公式,則建商必須捐2501坪的公保地,才能同樣獲得1267坪,則政府在給予同樣的容積時,公式修改前與後,政府取得的公保地數量差4倍,都發局認為,有助於加速取得未徵收的公保地。
其次,針對容積移轉範圍與條件,基於對於都市環境的衝擊,嚴格化移入基地的條件。林洲民稱,原對於容積移入基地的條件為,規模1000平方公尺、捷運站出入口800公尺範圍內、不得位於環境敏感地區、鄰接8公尺以上道路等規範。現考量防災、基地周邊環境等,進一步要求接受基地位於大眾捷運站出入口半徑800公尺範圍內者,至少應面臨一條「12公尺」以上已開闢之都市計畫道路,此舉是為了考量道路雙向通行,並設置人行道。不過,法案修改需送議會通過。
12個行政區 分為4大容積分區
再次,由於北市的都市計畫是一體的,因此,建商取得容積後,往往可以跨行政區置放容積,致高房價地段的容積亂象。都發局為容移分區,將12個行政區依照區的性質與公告現值相似者,分為新興發展區(南港、內湖),市郊區1(士林、北投)、市郊區2(文山),市中心區(大同、萬華、中山、 中正、松山、大安、信義),A區的公保地,能將容積放置在A區,不得跨區移轉。
最後,因捐地換容積依舊為市議會通過的公保地處理方式之一,為處理捐地換容積過程中的資訊透明度不足問題,市府要求容移申請人提供公保地交易資訊,定期公告,且容移公保地如有買賣交易應實價登錄,供公保地主查閱,避免成為資訊不足下的交易弱勢。
公保地主不滿 場面火爆
今日的論壇現場,由於市府的簡報,仍可見對「全代金」制遭議會否決的「心有不甘」,現場不時爆出公保地主的不滿聲浪,場面一度火爆,副市長鄧家基還出面安撫。
公保地主自救會代表:壓低出售價格
對於市府今日公布的「雙軌制」配套,公保地主自救會代表李奇昱認為,將「接受基地容積率」從公式中拿掉,會造成建商總體成本上升,反倒會壓低地主的公保地出售價格,對於都發局有意提高移入基地的條件,他則認為,現行古蹟區的容移也沒有這樣的規定,形成同樣是容移,但條件不一的不公平情況。
有趣的是,今日現場,也來了一群大稻埕古蹟區因開發受限而特許容移的民眾,他們擔心,一旦市府繼續維持「雙軌制」,則可以移出的基地多了很多,形成買方市場,讓建商有更多選擇購買移出的容積,也即價格會下跌。
公保地捐地容移 對古蹟區居民不公平
大稻埕地主吳先生表示,花了7年的時間來跑容積移轉的政府程序,他認為,現行讓公保地捐地容移,對古蹟區的居民並不公平。郭先生則表示,古蹟移轉量體剩下幾十億,相較於政府沒有徵收的2兆公保地,希望政府未來取得的代金也可以保留用在古蹟區。
【王彥喬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