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99-1566

首頁 >即時新聞 >財稅新聞 >稅收超徵 還稅於民聲浪起

財稅新聞
[ 2018-10-08 ]

字體大小調整

稅收超徵 還稅於民聲浪起

收藏

列印

稅收超徵 還稅於民聲浪起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8.10.07

  隨著景氣回溫、企業獲利增加、稅制調整及公告地價調漲,財政部統計顯示,政府稅收已連續四年超徵,合計達5,204億元。不過連續三年超徵千億元規模後,去年超徵規模已減少為960億元。

  連續三年超徵千億元規模分別是:2014年超徵1,088億元,2015年超徵1,878億元,創歷年新高,2016年超徵1,278億元,超徵規模「頗鉅」。

  稅收連續四年超徵,民間「還稅於民」的聲浪也不斷,面對此起彼落要求「還稅於民」的聲音,財政部總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到底什麼是稅收超徵?稅收超徵5,204億元這個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簡言之,稅收「超徵」代表的是「稅收的預估數小於稅收的實際數」;相反地,稅收「短徵」代表的是「稅收的預估數,大於稅收的實際數」。

  以2017年為例,稅收預估數是在2015年11月就開始籌編,2016年8月送立法院審議,實際稅收則是在2018年1月出爐,預估至執行完畢時間,落差近二年。

  財政部官員表示,預估稅收時會考量三大因素,分別是:一、估算時各稅徵收情形,二、景氣預估,三、稅制調整,並按各稅目特性估列。

  官員分析,若景氣熱絡,消費及投資增加,實際稅收就會高於預估,出現超徵;若景氣低迷或遇天災事變,實際稅收就會低於預估,出現短徵。

  以2001年以來稅收超短徵的情形來看,2001年~2003年,受到網路泡沫及SARS影響,稅收連年短徵,2001年短徵688億元,2002年短徵849億元,2003年短徵1,203億元。

  2009年在全球金融海嘯肆虐下,稅收短徵高達2,538億元,創下空前紀錄,2012年~2013年因歐債危機衝擊國內景氣,連帶損及稅收表現,2012年短徵258億元,2013年短徵296億元。

  財政部統計內容也顯示,去年超徵960億元,預算達成率105%,其中,中央政府超徵535億元、地方政府超徵361億元,分別連續第四年及第五年超徵。

  主要超徵來源為營所稅超徵599億元,達成率114%,贈與稅超徵192億元,超出預算數1.8倍,營業稅82億元,達成率102%,遺產稅51億元,超出預算數三成,菸酒稅與房屋稅各超徵46億元、40億元,達成率分別為110%及106%。

  官員分析,營所稅、營業稅超徵主因景氣回溫,企業獲利增加,贈與稅則是因遺贈稅新制去年5月12日上路,贈與稅率改採三級累進稅率,富人節稅提前進行財務規劃。

  而短徵較大稅目為證交稅及貨物稅,同為短徵77億元,各為全年預算數的92%及96%,綜所稅也短徵31億元。

  至於超徵的稅收用去「叨位」?官員說,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財政收支仍處於差短狀況,超徵的稅收多用於平衡歲入歲出,及減少債務,以確保政府財政的長期穩健性。


【記者/蘇秀慧】